中環資產楊延德:明年有危自有機 股市臨近轉捩點 需隨時調整資產配置
【明報專訊】港股今年長期受壓,恒指向下之餘,成交金額亦不斷縮減,反映投資者信心開始疲弱。中環資產投資董事總經理楊延德認為,毋須對2019年股市前景太過悲觀,因為「有危自然會有機」,例如內地仍有很大空間減稅,政府或可挽回企業信心,加上股市由高位回調後,估值變得廉宜,如果中美關係不再交惡,大跌的機會減低。不過,他強調2019年臨近轉捩點,投資組合應平衡股債組合,以便隨時調整資產配置。
楊延德表示,2017年的宏觀因素對各類資產的影響不大,但2018年股票市場變化之大,令下半年只有持美元才會「贏錢」。德銀報告顯示,2018年內,九成資產均要輸錢,包括是「最安全」的10年期美國國債。他強調,2019年選股取向不會是「一本書用到老」,而是以一個平衡組合,察覺到風向趨勢就改變配置。
明年股票投資收益料遜債券
他解釋,目前股票市場正處於一個困難的過渡時期,過去數年有許多民營企業崛起,包括科技、內房、醫藥、教育股,股份均奉行資本主義,為投資者帶來最大的回報,令市場願意給予高估值。不過,政府推出的政策打壓快速成長的股份,只能轉投派息穩定的股份,轉向不算最吸引的板塊,例如本地地產股。因此,來年投資的困難之處在於,市場需要時間過渡,令股票的增長前景不算太明朗,風險與收益回報均低過債劵。
楊延德表示,即使是債券,包括個別中國及印度等亞太區高息債及美國長年期國債,亦是在2018年第四季重新定價(repricing)後,價錢才開始合理,加上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不明朗,部分債券變得吸引。他建議,組合內應包含短期高息債(又稱垃圾債)及優質公司發行的長期高投資級別債,前者的票息較高,後者就算是10年期美國國債息率急升空間有限,在久期(duration)效應下,債價及其息率均有空間升值。
他舉例,一旦中美經濟增長急速下滑,或者美國聯儲局「收水」影響浮現,信用風險會增加,不過長年期投資級別債就可受惠於息口下跌,從中賺息又賺價。他強調,現時全球投資環境的能見度(visibility)大不如前,均衡組合可減低平均波動率,帶領投資者穿越不同情况。
投資環境能見度低 宜採均衡組合
楊延德表示,始終股票都要「估估下」,例如中美關係走向、全球經濟下滑速度以至內地開始「放水」,會否帶動經濟反彈回升等因素,今年各個板塊均要面對內地政策的不確定性,相對較難捉摸。他又表示,過去數年,其基金較少投資債券,現時開始提升債券比重,明年會留意宏觀因素的走勢,再決定股債比重。
港股今年累瀉近15%,過去受追捧的高增值板塊增長亦開始放緩。楊延德表示,恒指成分股較多為舊經濟股,其企業盈利增長難大幅提升,但新經濟股2018年表現「勁差」,若增長板塊的價值於2019年未能重估(re-rating),恒指的動力亦會隨之減低。
中資硬件股未追上國外技術
他解釋,恒指成分股以騰訊(0700)、中移動(0941)及舊經濟股份為主導。中移動更像是公用股,而香港的地產市場不大,本地地產股的增長有限,而外圍經濟表現欠佳,銀行股亦難以快速增長,因此,2019年恒指的動力將要視乎成長板塊能否加快增長。
但楊延德認為,過去一枝獨秀的科網股,由於內地人口較多,內部的成長空間很大,不過2018年明顯受政策影響,例如重新啟動遊戲審批程序,以及「開綠燈」後會否徵收遊戲稅,種種因素對企業盈利影響的程度,令其估值相應下調,2019年表現需留意政策細節。
至於新上市的科網股,他表示該類股份未上市前估值太高,亦不能賺錢,建議等待估值合理化才考慮投資。
舊經濟難大幅增長 港股動力看新經濟股
他又稱,中資硬件股「就算無貿易戰都唔利好」,因為業務正處於學習階段,需要入口大量高端產品以提升生產能力,一般而言要付出數年時間及金錢才可追上國外的技術,短期內對股市未必利好。